«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7941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6 10:18:37 |
大部分人的观点,虽然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面临着挑战和革新,但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仍然有其独到的优势而很难发生动摇。那么,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里整合入信息技术。
即使“整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刘德儒老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进程》http://www.being.org.cn/theory/infor-and-edu.htm 一文对“整合”这一术语做了比较综合的讨论。
但是,对于有了一定知识积淀、尤其是求知欲、好奇欲和接受新知识相当快捷、正是处于最佳学习期间的中学生,对他们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更多的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我们能不能做做这个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或者说是学生不同 |
|
[教育技术]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报告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3 11:33:11 |
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报告http://www.being.org.cn/theory/edublog.htm
反思日记又称为反思笔记、反思札记、反思日志、教学日志、教育教学日记等。 萧恩( D.Schon ) 对教师反思产生过重大影响,认为教师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是包括教师和他的情境在内的孤立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一个学习群体之内的社会过程。但是,许多最近的关于教师反思的著作都强调,反思是一种社会时间。没有一个社会的论坛讨论他们的观点,教师发展就会遭到限制。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在当前国内外用于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策略中,反思日记被广泛采用。所谓反思日记,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某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 |
|
[教育技术]中小学技术规划十项要素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3 10:49:08 |
中小学技术规划十项要素http://www.being.org.cn/theory/ee-ten.htm
技术运用并非只是关于硬件设施\网络接入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技术如何与教学计划整合.技术负责人在形成规则时,头脑中必须时刻记得一个导向性问题,即:“学生应用技术的方式能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他们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吗?”我们使用"技术"这一词汇的时候,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计算机,还包括视频设备、数码相机、掌上电脑、蜂窝电话,以及其他尚在开发中的新设备。 学校在有效运用技术的技术规划包括所有以下十个方面。 1.建立共享原景? 2.调动各放参与 3.收集所需数据: (1)拟订一份详细清单; |
|
[课程整合]物理课程结合信息技术的一点思考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6:47:21 |
对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对教师也同样如此。传统教学里通过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并在课堂上电评作业的情况存在着教师工作量大,作业不能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不够及时等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及时在课外对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经过测试得到自我评价,并将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结合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讲授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优势,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加强交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这种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及时获得反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获得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了解学生的个别疑难的方式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CAI教学软件。我们这里所讲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挥数据库和及时通信功能,至少要有 BBS 或 Emai l功 |
|
[教育理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5:41:39 |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9/dangdai1.htm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节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础教育改革应认真处理好知识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传统知识观确信知识即确定的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把握;知识独立于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真正的知识是不变的真 |
|
[课程整合]回到根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4:40:29 |
也看了不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了,自己应该开始梳理一下这方面的思绪。
关于”整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等名词的阐述。把这些问题搞清楚,那么对关于”整合“问题应该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了。
除了”整合“问题,还有”网络教育“、”远程教育“、”E-Learning"、”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等名词。
至于教育理论方面,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还有时间就再了解一下杜威的”新教育“运动、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等。这方面越是新名词越值得注意,其实真的不是很熟悉,保持不断更新吧。
技术是不大好弄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着重了解一下 Blog、Wiki 的建设、源码问题,还有就是”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再有就是网络技术了,思科、华为就够你受用了。
总的看来,这些知识也够你学的呢!好好努 |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4:26:34 |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9/xinxi2.htm
该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提出六个基本特征,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开展给出十点操作性建议。
当前基础教育变革有两大主线:一是国家2000年启动的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工程,一是国家2001年启动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新课改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指导,而教育信息化为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工具与环境的支持。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就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其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相互融合,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