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数字图书馆——在赛百基础结构中重新定位一文,虽然没有读完,内心觉得很激动。此文有小部分篇幅简要解读了《Revolutioniz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rough Cyberinfrastructure: Repor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Blue-Ribbon Advisory Panel on Cyberinfrastructure》报告,其中结论二提到:
“数字图书馆应该定位于提供“普遍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如同无所不在的以太(ether)一样,成为未来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须臾不可或缺的公用设施。
“普遍知识环境”是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把数字图书馆的普及所创造的信息环境隐喻为“信息以太(information ether)”,确立了这份报告的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位和主题。
我对ether一词不理解,先是想到以太网ether net,也就是现在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我想ether在这里估计是指无所不在的局域网,我想嘛,数字图书馆本来就是一家一家自己做的,就像局域网一样,一家一家自己建,但又互联成因特网,多么完美的松散耦合啊。 “The Ether is another term for the Internet.”wikipedia中也有此一提法。
后来好友再提醒我,可以自己拐着弯理解。ether这个词的原来意义是物理学上的,一种传输介质,传说外层太空真空中所存在的物质就是以太。那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就认为宇宙外太空由一种叫“以太”的物质来填充的。查金山词霸,在物理学上,以太指能媒:一种在以前被假定为电磁波的传播媒质并具有绝对连续性、高度弹性的极其稀薄的媒体。
不管怎样,information ether就是information ether了,有那么点概念就可以,加深理解可以去啃84页的英文报告(清华大学会不会像译OCLC2003信息环境扫描那样译此份报告呢,再给我一个当懒虫的机会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