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过的声音]声音的素质 |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9/22 20:06:45 | 肆虐公司已有半月之久的感冒风暴,终于落到了俺的头上。发烧,浑身疼,狂喝热水……555。今天随便写点东西就去睡觉。
“素质”是评价耳机的常用词,经常可以见到大侠说“这个耳机的素质超过了那个耳机”云云。可是,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大侠是根据耳机在哪方面的表现说出的这句话呢?问大侠,大侠不说话。是低音?不,那是低音狂;是解析力?不,那叫“只有HIFI性,没有音乐性”……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俺给出自己的定义:素质就是耳机不受EQ调节影响的参数指标。
一个例子是低频的下潜。EQ可以把低音调的震天响,可是不能改变低频的下潜程度。从听感上来说,感受到的鼓点的位置越低,下潜越好。例如,鼓点的位置在脑袋中间耳机,下潜程度就没有鼓点位置在嗓子附近的耳机下潜深。一个极端的例子,滚雷的低频下潜非常深,听到天上滚雷的时候胸口会有点发闷,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一个例子是声音的密度,注意不是厚度哦。有的,耳机听起来声音比较“疏松”,好像稀粥里的米粒一样,有时这种情况还会被误认为是“空间感好”;而有的耳机,声音听起来凝聚得很结实,而且整个空间都被占得满满的,就好像一碗压得很紧的米饭,这就是声音密度大。是否声音密度大就一定表示声音厚实呢?不是的,厚实是音色的概念,密度是指标的概念,声音密度很大的耳机,不一定声音很厚实。声音密度大的耳机,表现唱功扎实的歌手时比较有利,声音的穿透力强。调EQ固然可以把人声放大,使它更好听,但这是通过把歌手的位置强行往前移动造成的,歌手的嘴巴几乎紧贴着听者的耳朵;而声音密度大的耳机,歌手仍然留在台上,听起来更自然。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那么,解析力算素质吗?俺认为不算。通过调节EQ使低频狂吵,可以有效地影响耳机的解析力。因此,根据俺的定义,解析力不是耳机的素质指标。
实际上,耳机的素质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大侠有不同的取舍。所以,以后听到有人说“这个耳机的素质很高”的时候,别忘了追问他评价的是哪一方面的素质哦。
|
|
回复:声音的素质 |
可乐湖发表评论于2005/9/23 9:41:53 | 似懂非懂
|
|
» 1 »
|

.: 公告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
|
«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 我的分类(专题)
|

.: 最新日志
.: 最新回复
|

blog名称:少年包工头的工作日记 日志总数:629 评论数量:1458 留言数量:56 访问次数:8967307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8日 |
|

.: 留言板
|

.: 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