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注意这一点:其实我不是ppmm。 |
Blog信息 |
blog名称:^_^ 日志总数:93 评论数量:316 留言数量:8 访问次数:609989 建立时间:2005年5月12日 |

| |
[北京大学]北大最美的十处树景  文章收藏
vain 发表于 2005/5/14 14:53:15 |
要说北大的美,除了有塔有湖之外,还有那处处可见的古树名木,可谓是装点北大美景不可或缺的一笔。无论是郁郁葱葱的校道,还是杨柳依依的湖畔,树,总是给平淡的美景增辉不少,而那些带着故事的树,更让这处处风景更显妩媚动人。可以说,燕园里的树无一不有可观之处,不过,在这里却有十处树景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南门主街两侧的槐树 正对南门的主街是北大少见的又长又直的道路,一望到底。静立路两边的槐树,向路人敞开着这一片绿意。就算只打南校门口路过,也能在遥望中感受一份来自北大的茂密与青翠。这两排槐树高大整齐,干净利落,茂密的枝叶交错成绿色的华盖,挺拔的树干给人以稳重安全之感,难怪人们常用“忠实的卫士”来形容守护要道的那些树。相信这也是许多北大新生感受到的燕园的第一抹绿吧。每年九月的迎新队伍总是设在南门主街两侧,那时的槐树正是一片茂盛,密密匝匝的树叶下,零零散散的洒下些夏末的余热。槐树下排出一长排课桌,全校所有院系的迎新地点都设在这里。在这片片绿云之下,斜斜的伸出各系的系旗,或是“欢迎新同学”的大红条幅,新生们在这里和梦寐以求的北大“第一次亲密接触”。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旗帜迎风摇曳,满眼的绿色是盎然生机,耀眼的红色旗帜是温馨热情,这一处景,每年的此时最是让人感到北大的蓬勃和无限希望。 二、“公主楼”前的银杏路 在北大,有两条“银杏路”,它们分别位于学生宿舍31楼和28楼前。在这两条路的两侧都栽满了银杏,每年10月银杏开始泛黄时,便呈现好一派的缤纷美景。银杏路的美,不在单独一棵,美在这些树相邻相对,相依相映。树树相邻,秋日的灿烂相互交叠,由一点的亮色变成一线的明媚;排排相对,相同的颜色辉映出整片的璀璨。而到了秋风凛冽之时,这美艳也更趋向极至。随着风儿,银杏叶片缓缓飘落,将最后的精彩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人们,宛若金色的蝴蝶,又像精巧的的小扇子,唤起人们心里无限的美感和想象。常有一夜秋风过,铺下满地的金黄,至金至纯。每到此时,这两条“银杏路”便成了校园里唯一不扫的两条路,那一地越来越厚的灿烂,美得让人屏气凝神,流连忘返。 这两条路在校园里平行呼应,两相比较,31楼前的银杏路要更热闹一些,也更多的为人们津津乐道。究其原因,要得益于这31楼一直是北大最著名的“公主楼”。因为31楼长年为女生宿舍楼,而且多为文科女生,所以得了“公主楼”的美誉,北大学生们无人不晓。试想,当微风拂过,下起一阵银杏叶雨,在飞舞的金色蝴蝶中,女孩们三三两两的踏着一地的碎金走过,银杏翻飞伴随着女孩们的裙角翩跹,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幕! 三、学一食堂门口的国槐 北大许多食堂这几年都逐渐翻修,一个比一个高档,唯有学一食堂仍然以它质朴的特色吸引着许多忠实的就餐者。和它一样质朴、不张扬却又有魅力的,也许就数它前面的两棵老槐树了吧。 曾有人这样打趣的形容这两棵国槐:“这两棵树可真够老的,老到都灌上了水泥,打上了钢筋绷带,还架上两付铁拐杖。”的确,如今这树吸引人,多半是因为它的“老”架势。尽管如此,它的茂盛却忠诚依然。其实,这两棵数的历史要追溯到明代了,清朝时,它们正是当年军机处衙门门口的两棵树。虽然今日,它守候的已不是封建王朝的重要机构,但驻足于前,仍然会感叹于它左右开弓的威武之势。尤其是盛夏之时,它浓密的绿叶,撑起一方阴凉,风过沙沙的树音,总能驱散一些酷热,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历经沧桑的它们,虽然需要靠现代化的水泥钢筋支撑,却见证了那么多岁月,无声的陪伴着北大走过那么多风雨,聆听过一代代学子的欢声笑语,是历史让它们在苍老之时依旧如此富有魅力。 四、俄文楼前的元宝枫 燕园的秋色,多半是靠这些色彩斑斓的树儿涂抹,元宝枫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种。俄文楼前的这一株,是燕园最大的枫树,它粗壮的腰围,一个人是抱不过来的。如果你平日里从这里经过,也许并不留意到它的存在,而秋天一到,谁都不会错过它的旖旎。那落叶的颜色,虽然没有银杏那般澄黄耀眼,却了多一份成熟和妩媚,有的叶片深黄,有的已悄然泛红,这样的色彩也许更合适于深秋的成熟和富有内涵吧?也许很多人领略燕园秋色时,就是从注意到地上的枫叶开始。捡拾起地上的片片枫叶,看那五个角认真的铺展开去,小小的叶片上精致的脉络,就总觉得,枫叶就是我们心中是最美的树叶。抬头,便望见这株枫树,正是那样宽大的树冠,才容下了这么多的美丽与精致,再看树干上挂着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元宝枫”三个字,更觉出了它的美,连名字都这么动听。这里的元宝枫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也要分功于它前后的几株同是秋色树的黄栌,这一片黄色红色,在丰收的季节一起酝酿出层层叠叠的色彩,从俄文楼到未名湖坡岸,绘出一派“层林尽染”的美景。 五、临湖轩前的白皮松 临湖轩前,有两株姊妹白皮松,它们的清新,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这两株白皮松是明代的古树,石砌的底座让它更显尊贵。它们树身挺直,就像饱经沧桑腰板仍然硬朗的老人一般,灰白色斑驳的树皮,让它们在严肃中显得更有生趣。许多在燕园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两株白皮松有着格外深刻的印象。宗璞先生在她的《燕园寻树》中有这样详细的描写:“北边的一株在根处便分岔,两条树干相并相依,似可谓之连理。南边的一株树身粗壮,在高处分岔。两树的枝叶都比较收拢,树顶不太大,好像三位高大而瘦削的老人,因为饱经沧桑,所以沉默。” 六、未名湖东南角上的高柳 湖光塔影,必要有杨柳相伴,才能让景致更加灵动,未名湖边的依依垂柳,一直是许多校园诗人灵感的由头。尤其是春天乍来之际,湖畔的垂柳们相继开始泛绿,而那速度却是惊人的,常常今天看去,还是不起眼的星星绿意,不过两三天的功夫,便已在对镜梳妆它的小小细叶了,颇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境。有了柳树的婀娜多姿,那平静的湖面就不再沉寂,点点涟漪泛起,更映得树影婆娑,有动有静,动静有致,浑然一体的和谐美呈现于此。 未名湖畔的柳树,最美的要数东南角的几株高柳了。和其他地方偏低矮的垂柳相比,它们的高挑飘逸,配上岸边红檐彩瓦的建筑,使得未名湖这一角的景致格外出彩。 七、办公楼前的大银杏 燕园内多银杏。除了前面提到的“银杏路”外,在一教、图书馆等周围,也散见着许多银杏。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北大有这样一棵银杏,它的美可以盖过那其他所有的银杏树。在秋天从西门踏入校园,你必定会被这株巨大的银杏所震撼。 这株巨大的银杏,位于西门右望,办公楼前的右华表处,已有了百年以上的寿数了,为了保护它,在它周围也修建了护栏。它树干粗壮,冠盖磅礴,秋天伫立在树下,抬头是望不到天空的,眼见的只有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金黄。如果说,“银杏路”上的那些银杏让人感到一种柔美,引发起翩翩的幻想的话,那么,这棵银杏给人的感觉用“辉煌”二字绝不过分,它的气势,是一种壮阔的美,那一树冲天的金黄,就像要和天空媲美似的,大气豪迈。 其实,银杏的美远不止在秋天。它的每一个变化,都能给人四季的感动。夏天酷暑当头的时候,它一树的翠绿坦坦荡荡,丝毫不染一丝生命的犹豫;秋天渐渐泛黄,就好像慢慢掀开生命华丽灿烂的乐章一般,直到变成一树无瑕的金黄,映衬着深秋高远纯蓝的天幕。身处办公楼前,斜对着西门,临着华表,这样重要的位置,也只有这样一棵充满生机的大树才能“镇得住”吧。 八、六个院的爬山虎 静园草坪周围,座落着六个小院落,现在都是院系的办公所在地。六个院落都是三合造型,呈对称分布在宽阔的静园草坪周围。每侧三个院落之间,都有灰色的院墙相连,每个院落都有两个墙面向路,不大起眼的爬山虎却在这里,拨弄出一副生机盎然的中国水墨风景。这十二面金字形飞檐的灰白墙面宛如十二张宣纸,爬山虎就在这里尽情舒展,枝条有如驰骋的画笔,或横或斜,或浓或淡,或皴或染,别有一番中国画的情趣。似乎它们生来首先是为了作画而非单纯的生长,用笔浓处,有泼墨的豪放;用笔工处,很显得细致的用心;有时那一抹高出墙头的枝叶,却也平添了几分意外和俏皮。它那平静的绿色,与静园的静谧一般和谐;而那生长的情趣,又化解了那六个小院的寂寞。 九、五四运动场旁边的金合欢 这棵树具体的位置,是在通往三教的路上,五四运动场外的一个电话亭边上。许多人或是因为去三教,或是因为在那里打电话,或是因为参加每年在五四运动场的招聘会而注意到它。有人说,它非常象柯罗的《孟特方丹的回忆》里的那株迷离的树,但它的明媚的美却是让人过目不忘。甚至有许多学生每次都选择走这条路去三教,就只为了看这棵树。它整个树干呈75度角向东北倾斜的,似乎是因为倾斜受阳光不均衡的缘故,树冠的右半部分更为茂盛。夏天的时候它是黛色的,秋天的时候却是通体金黄,因了它恰到好处的斜倚,和让人感到的柔美,也有人诗意的叫它“依偎的女人”。它最肆意绽放的季节也是秋天,一树金黄的叶子,仿佛是被秋阳染黄的一般,又像阳光一般通透明媚,像是在冬天来临之前做着一年一度的告别时装秀,美的那样婉约,透明,而无所顾忌。 十、澡堂南窗的梧桐 在夏天,最明朗的树大概要数澡堂南窗的一排法国梧桐了吧。它宽阔的叶片,总能给人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爽感。哪怕你对季节再迟钝,也会从它们的春生夏长秋黄冬藏中感受到一些节气更迭的讯息。大片大片的梧桐叶子,也能谱写出许多美妙声音。无论是风过时的沙沙声,还是雨落时的滴答声,总让人有声声入耳之感,因为宽大,所以坦荡,听上去很有一种大气的舒服。曾有人把这排梧桐的美和其处于澡堂边上联系起来,说“这几棵梧桐几十年来汲取北大男女同学洗浴时的真性情所以磊落”,不知道是否真有道理,但“树性也受人性滋养”却是不错的。其实在北大那些动人的树景,又何止十处。临湖轩的竹子,静园草坪的松树……有的朴素恬静,有的艳丽多姿,有的饱经沧桑,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长在北大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树性受着人性的滋养,和无数北大人一起,见证历史,走向未来,在生命的生长和舒展中绽放自己的笑容。 (作者姚雪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