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一会
[做我爱做的]西行散记之――无字的丰碑 |
樱桃爱美丽 发表于 2005/3/22 16:56:35 | 3月19日
咏乾陵
岿然没字碑犹在,
六十王宾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 权衡女帝智能全。 黄巢沟在陵无恙, 述德纪残世不传。 待到幽宫重启日, 还期翻案续新篇。
这是郭沫若上个世纪游览乾陵时留下的诗作。虽然我从未欣赏过郭的诗,但面对气势恢宏的乾陵,心中的感慨似乎也只能用这些文字来表达了。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公元628-683年)和女皇武则天(公元624-705年)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500)this.width=500'>
乾陵远景
乾陵是唐代皇陵葬制的典范,按照"依山为陵"的葬制,寝宫修建于海拔1047.9米的梁山主峰之中。整个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据《唐会要》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占地15万余亩。陵园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陵园内现存有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124件,从南乳峰之间沿司马道主轴线往北,依次对称排列,计有华表1对、翼马(天马)1对,高浮雕鸵鸟1对,仗马及驭手5对,戴冠着袍拄剑的中郎将石像(又称翁仲)10对,石碑2通(无字碑和述圣纪碑),蕃臣像61尊(东群29尊,西群32尊),内城四门外各置石狮2尊,北门外另有石马6匹,号称"六龙"。这百余件大型石刻,又被称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500)this.width=500'>
无头蕃臣像
乾陵前树立着的两座石碑各具特色。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述圣记碑,俗称“七节碑”,是武则天为高宗立的记功碑。述圣记碑碑高6.3米,宽1.86米,顶上一级为庑殿式顶盖,中间五节为碑身,下面镌刻着各种兽纹的是基座。碑身五节刻有8000多字,由武则天撰文述记高宗的功绩,由唐中宗李显书写。时至今日,历经千余年风雨剥蚀,现在除了一、二、四面还能见到一些残存的部分,第三面已空无一字。
东侧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镌成后高7.53米,宽2.10米,厚1.49米,总重量约一百吨。碑额有八龙垂挂,碑侧各有《升龙图》一幅。升龙长4.12米、宽1.19米。碑座阳面的线刻画为一幅长2.14米、宽0.66米的《狮马图》。《狮马图》之马屈蹄俯首,悠游就食,雄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无字碑雕刻精细,高大雄浑,堪称历代碑中的巨制。因为无字碑以其"无字"著称,历代对于后来的刻文题字都未重视。地方志仅记有“在述圣纪碑之东”的文字记载。《雍州金石记》也仅记有:“碑高三丈,厚六尺余,阔几一丈。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等寥寥数语,而且谬误层出,与现碑之形制尺寸及镌刻纹饰极不相符。至于题咏内容,详细的资料记载几乎没有。至于究竟是因为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留后人评”故不书字,还是因为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而树立无字碑,均没有充足的史料佐证。站在这座著名的丰碑面前,每个人可能都会思绪万千,无字,也许是对历史最佳的留白。
500)this.width=500'>
无字碑
唐代共遗有十八座帝王陵,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乾陵是迄今为止唯一未被盗掘的。1966年至1971年,考古学家曾多次对乾陵进行勘察,结论是,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历代文献的记载完全一致。
在陵园东南方向的黄土台地上分布着乾陵的陪葬墓,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高宗和武则天孙女)墓、章怀太子李贤(高宗和武则天之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润(高宗和武则天之孙)墓、右武卫将军李谨行墓、中书令薛元超墓等共17座。乾陵博物馆就位于乾陵东南2.5公里处的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是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李仙蕙端庄艳丽,"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且才智聪慧,生知百行,中宗极其宠爱,封她为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户。久视元年(700),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延基。大足元年九月(公元701年)她与其夫武延基及其兄李重润窃议朝政,被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密告,武则天大怒,令张氏兄弟杖杀了李仙蕙等。永泰死时仅十七岁。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中宗复位,追封其为永泰公主,将尸骨由洛阳迁来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为永泰公主夫妇二人的合葬墓。封土为覆斗形,底边各长56米,高17米。陵园东西宽220米,南北长275米。南面有石狮1对,石人2对,华表1对。墓为长斜坡、多天井、多过洞、前后室墓,全长87.5米,最深处有16米,分为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四大部分。石椁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结构,由34方大石块砌成,长3.82米,宽2.75米,高1.4米,石椁内有木棺。
500)this.width=500'>
永泰公主墓墓道
晚唐时期,永泰公主墓就已被盗,但遗存的殉葬品还相当丰富,共计1046件(壁画不计)。可分为俑、金属器物、石刻、陶瓷器、壁画5大部分,其中以三彩制的俑和器物、墓室壁画最为精彩。
墓中俑类可分为陶俑、三彩俑和木俑三类,总数878件,是遗存文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种。700余件陶俑有天王俑、镇墓兽、男骑马俑、女骑马俑、男立俑、女立俑、胡人骑马俑、男骑马奏乐俑和动物俑各种造型,大都施彩。三彩俑的造型也很丰富,有男、女骑马俑,男、女立俑和三彩马、胡人骑马俑。总数近70件。30余件木俑全是男立俑。俑的服饰色彩艳丽,斑驳陆离,非常引人注目。永泰公主墓的壁画是特别精彩的一部分文物。壁画几乎布满了墓道和后墓室的四壁、顶部。这些壁画可分为六个部分: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前室、主室。因墓葬被盗时挖有盗洞,甬道全都积满淤泥,一些壁画为泥所没,另有部分剥落,保存较好的是两室壁画。在墓道的斜坡东西两壁,各有一组威武雄壮的仪卫队伍;次为青龙飞腾,间以彩云和阙楼;往后的围墙内有戟架,背景衬山水树木;再后有几对仪仗和列戟。这种布列,反映了宫廷中森严的侍卫制度。墓道东西两壁的壁画构图相似,只是西壁残落较甚,只有很少部分尚存。在5个过洞中,顶部全是彩绘图案,有宝相花,云鹤图等,两壁的人物几乎剥落净尽。
500)this.width=500'>
侍女图(中着绿衣者为“东方第一美人”)
永泰公主墓中保存最好的是前室的壁画,除西壁北首一幅脱落外,其余七幅都很完整。南壁为两名男侍,北壁为两名女侍。东壁和西壁面积较大,各有两幅。东壁南首9名宫女,做徐徐前行状,手中各持物,其中就有被称为“东方第一美女”的一名年轻侍女。东壁北首7名宫女,西壁南首9名宫女,其人物造型和动作与东壁南首相类似。前室的顶部还绘有天体星象图、满月、金乌、山峦等。主室亦满布壁画。
500)this.width=500'>
东方第一美人(细部)
|
阅读全文(343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
«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公告 |
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你 长途跋涉寻找真的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会需要你 守着你用我这一辈子
我对自己没掌握能力 原谅我的不安定
对于生命有太多可能 想要知道自己最终的样子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樱桃爱美丽·一期一会 日志总数:369 评论数量:1019 留言数量:20 访问次数:6261395 建立时间:2005年3月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