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为何美好的东西难以感动我们?

2008/4/7 23:30:56


阅读全文(4875) | 回复(4) | 编辑 | 精华

新闻联播正在播放先进人物事迹,一个虽然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岗位的人,只是,那些面对镜头,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的话语,却没有办法让我相信,他们真的在乎这个逝去的生命,尽管在生活中,他们之间也许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是好朋友,好战友,好同事,但是到了屏幕上,这种感情,被空洞缺乏情感的语言,冲的一干二净。我看不下去,转了台。 又是在电视屏幕上,煽情的音乐,讲述的是几个志愿者的故事,他们开着自己的车,利用旅行的机会,为贫苦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他们所缺乏的物资。朋友在我面前晃过,瞥了一眼屏幕,“做广告吗?“一脸的不以为然。 其实不管是那位先进人物,还是这些志愿者,关心他人,尽职忠守,他们所做的事情,体现出的,是人性里面光明的一面,是最容易触动人心的一面,但是从什麽时候开始,已经打动不了我们? 是不是因为感动这个词,被用得太多太滥了?南方雪灾,人性的光芒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身上涌现,但是,当这些东西变成了先进典型,走上了讲台的时候,那种感动人的力量,却是在这样的传播方式里面慢慢消减。而当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出现的时候,在强化大家的印象的同时,逆反心理也在出现,于是对这些本应该赞美人和事物,产生了一种抗拒和抵触感。 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也许我们还需要反省自己。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代表真善美的东西,即使没有外在公开的传播渠道,也自然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人群里面传播者。那些诗人还有名著的手抄本,陪伴着我们这些人成长。那个时候,自发的在人群里面流传的东西,你会发现,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有中国自己的,有外来的,有原创的,有转载的,他们都是在传递着一种普适的价值观,对真善美,还有光明的推崇。 八十年代,虽然那个时候的中国比现在要相对封闭,那个时候的资讯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发达,但是那个时候的思想,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单一和偏执。但是现在,对于那些美好事物的不屑,不信任,不在乎,甚至是那些知识分子,为了获得关注,不得不说一些,写一些制造对立和所谓争议的话语。这些,是不是因为社会的价值观,这些品质的缺乏? 看到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敢于挺身而出,表达不满,但是对于社会的进步,还有人性的美好,也要心存感激,不要吝啬赞美。当然,这样的赞美和感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其实,如果一个社会,对于是非不因个人好恶而决定,关心人性共通的东西,而不是满足于现实生活表面的喜怒哀乐,那末,人就很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所感动。 作者:闾丘露薇 原文: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76513.html

Qr

Posted by Qr on 2008/4/7 23:30:56

回复:[转]为何美好的东西难以感动我们?

2008/4/23 10:19:30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现在人都越来越现实了。。。

真不准

Posted by 真不准 on 2008/4/23 10:19:30

回复:[转]为何美好的东西难以感动我们?

2008/4/17 18:03:35

貌似现在很多东西都不能打动我这种路过看到阿婆跌倒都不看多一眼的人。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现在好心不得好报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我宁可做个匆匆过客,也不愿去做件好事,免得惹了一身毛  

Kinogam

Posted by Kinogam on 2008/4/17 18:03:35

回复:[转]为何美好的东西难以感动我们?

2008/4/17 18:01:52

Qr,我今天好久没去过W3CHINA的论坛了。。偶尔去看了下,尽是些没有回复的帖子,还有一篇不错的文章,看了下……居然是05年的……额……稍微觉得有点空虚……貌似国内喜欢学习xsl的人不多,我也算其中一个,哈哈哈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我发觉XSL的确是好东西,用好了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几天没事又翻了论坛送的一本XSLT书,感觉很亲切,很多原来看不懂的内容,经过自己在论坛里回贴,现在已经完全理解了。 说实在,国内喜欢XSL的人的确不多,很多人上论坛只为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发现自己的确是个XSL迷  

Kinogam

Posted by Kinogam on 2008/4/17 18:01:52

回复:[转]为何美好的东西难以感动我们?

2008/4/8 11:41:30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现在的事迹报告总绕着很多光环,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所以,点点感动也变成奢侈,容易感动的心不要也罢。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甚至看到这类节目特反感,赶紧换台  

烟雨朦胧

Posted by 烟雨朦胧 on 2008/4/8 11:41:30

» 1 »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51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65588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