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DMFighter(数据挖掘斗士) 日志总数:102 评论数量:527 留言数量:17 访问次数:908832 建立时间:2007年8月22日 | |
|
|
[商业智能]中国BI(商务智能)的出路 |
作者:刘庆
TTNN BI 观点:http://groups.google.com/group/ttnn?hl=zh-CN
一直有人发出感慨,为什么中国的IT不照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BI作为IT里面的一份子,当然也免不了被感慨。其实,反正这年头,中国的文化都是不幸不争的。前段时间还在闹着是否应当将星巴克搬出故宫呢。就连今天上午,同事们还在开着玩笑说崇洋媚外的事情,干脆将手上的笔记本扔掉,用龙芯的算了。但估计也就是一说而已。
还是来谈谈如何出路吧,虽然身在BI界,不过其实也不妨影射到国内其他的行业上去。
最近半年,看了一些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书,就从这里说起。当代艺术,比较接近的叫法还有诸如先锋艺术、实验艺术、概念艺术等。其实他是一种反艺术,中国的国画,或者是传统的在布上正儿八经画的油画都不算如此类。从一般人看来,当代艺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脱光了身子裸奔,自虐,或是通过装置、录像形式来表现。
好像是创造性的。可惜,稍微深入了解一些,就会发现,其实这些行为作品,大多都能够从国外几十年前的种种艺术流派里面找到影子,拾人牙慧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创意呢。如果说有创意的,到不如说在中国的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社会还存在很多禁忌的时候,一些行为才具备创意性呢,至少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是突破的。可如今,叛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些艺术已经成为追逐时尚,就是垃圾。
也许叛逆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但绝对不总是,或者是人生某个阶段的追求。一旦艺术家都顺应主流,去迎合国际上(其实特别是美国)近50年来搞起来的这种当代艺术。此时他们已经失去自我,真正的需求应当是大众发起的。国内的大众有自己的文化,抓住这点才能寻回自我。
看中国的BI界,当然还可以延伸到中国的IT界,也差不多是如此。软件、硬件市场大多被国外厂商占据。硬件不必说,服务器都是IBM、HP、Dell、Sun之类占据大部分江山。软件,BI领域,满眼望去都是BO、Cognos、Hyperion之类。中国的软件在哪里?不也跟文化领域的状况类似吗。
很多组织在强调振兴民族产业,怎么个振兴法?设立一些发展基金恐怕还是不够,很多基金都落到一些并不干正事的公司头上,只是当那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已。很多民间的,有意去做一番振兴民族产业事情的组织,大多与这些基金无缘。因为很多组织是精神高于物质,他们有理想有文化有激情,可惜环境并不能让他们如愿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团队确实是在做一些没有创意的事情,比如照着国外产品的模样画瓢。
无论是BI,或是其他IT领域,或是中国的文化,都得找到自我。这里自我的意思,大致可以理解成为自己的长处,时髦的叫做"核心竞争力"。这并不容易,在如今的物质社会里面,中国在经济上比不过发达国家的时候,开始丧失自我,忽视了自己没什么长处。几千年的文化都是垃圾、糟粕,语言、文字比不上鸟语洋文。
小时候听说"邯郸学步"的成语,觉得好奇怪,不相信一个人竟然能够忘掉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现在想来,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成语。用到当今时代的某些状况恰恰合适。人们为了学习先进的技术,忘掉自己的思想了。
从个人而言,追求自身的价值,无论是精神上的优越感,或是经济上的高人一等,向发达国家看起无可厚非。做IT也是一样,去给更成熟的外企打工自然是首选的职业。你可以认为这是寄人篱下的做法,或者安慰自己说它是卧薪尝胆。
人都是集体无意识的,大家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流行文化是就是一种代表,港台的比大陆的流行,欧美的比港台的更国际。身边有十个人喜欢看超级女生,你也被逼的看了一看。八个人说李宇春好,你也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还不错。而总是在这个环境里面反着干的,同样也是无意识。都是被大环境左右的。而剩下那些客观看待事物的,就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看这种环境的营造多么重要了吧。每个国家都在干这种事情,中国当然也是如此。从小叫你学习雷锋,五讲四美,每个学校都是这么交的。长大了,以为自己可以独立思考了,却发现根本敌不过外界环境的影响。人说今年股市肯定是牛市,3000、5000不在话下,于是人疯了似的,将房子、车子抵押,去证券营业厅开户。人说国外好,便想尽办法出国,也就造就了新东方这样的学校。
对于触不可及的事物,人们总是充满希望,虽然在得到以后难免失望。到真正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需要经历过才知道。
我想这是避免不了的吧,人的本性如此。因此,让社会里面的个体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奔跑,就得可以去营造某种气氛。这需要宣传来解决,国家的宣传、商业组织的宣传都是如此。比如创建和谐社会,不管现在有多少人有怨言,反正给你灌一通水,洗洗脑子,不管你信不信,听多了总得有些相信,这是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在里面。而商业宣传代表了商业组织的利益,广告上面天天的狂轰滥炸,都是引诱你去消费,制造一种让你体现优越感的气氛。
宣传是营造氛围的好方法,因此一个国家对此当然十分重视。不过如果宣传的东西太假,人们又不相信。这是一个矛盾所在。你在宣传的时候是坚持真实?还是只说好听的?宣传一走偏了就走向浮夸。
如今,中国对自己的传统也开始重视起来了,从宣传上面可以看出来。比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面,教授大师们轮番轰炸,给你介绍中国文化。三国、红楼梦、论语,甭管说得好不好,对不对,反正会逐渐让中国人加强自己民族意识的。比在课本上天天说社会主义优越性强多了。移动运营商还推出"国学短信"的增值服务,也甭管如何,到底是助国学发展一臂之力啊。
要促进国内BI的发展,得制造氛围,同样,得借助宣传才行。不是要大家天天说国内BI做的好,国内BI工具就是牛,谁也不信。只要有关于国内厂商、BI应用的报道,让人感觉如火如荼的气氛,那就够了。可惜,看看现在的主流媒体的报道,几乎多是围绕国外厂商的活动展开,今天SAS荣获啥啥奖了,明天BO组织个啥子会了等等。早先看到亚信关于浙江电信的数据仓库系统,上了国外媒体的报道,就觉得这招不错,虽然我相信真正项目做的也就那样,都是吹出来的。可想想,既然国外厂商、媒体天天吹嘘自己的东西,干吗咱们不能了。所以,国内搞BI的啊,不妨在市场宣传上面多投入一点,不管是为自己的将来,或是民族事业的将来,都是好处大大地。当然,不排除有些企业领导的低调行事风格,不想让自己项目曝光,这又另当别论,牵涉到另一个话题。而中国的IT媒体,不妨也投入多点在国内厂商、项目的动态上面,比如帮ttnn宣传一下也是好的。
这是说媒体和公司的市场行为,要注重宣传,造势。而从公司自身的产品、服务角度,还是要寻找自我。模仿、为别人作嫁衣都是暂时的,这里的自我得从客户身上找到。国外的解决方案、软件工具确实融入了比较先进的思想,可是我们的管理环境可能并没有那样先进。国外风行BPM,可国内还没有接受,还是喜欢用Excel、用简单的Web展现。那么,为什么不先研发出能够解决客户现有问题的软件工具呢?然后跟着客户的成熟让软件也跟着成熟。也许你会说,国外软件既然先进一些,当然能够解决中国客户的问题。话不是这么说的,你拿一个手机到古代去用,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工具,可惜那时候没有网络。
国内做BI的,有的是做集成或咨询,有的搞研发,但相信还是做集成的多。作集成的,借助成熟的BI软件工具,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大部分是原厂商提供出来的,集成商照着跟客户推荐。这是初级的模仿借鉴,其实这些解决方案哪些是真正能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呢。相信没有那个集成商是心甘情愿给原厂商做嫁衣,想着如何能够让自己壮大。
去模仿原厂商的东西?自己组织研发去开发类似的产品,这是一种弱智做法。倒不如去抓住客户的需求,从客户哪里学习。什么是客户需要的,就提供什么,不论是产品也好,还是服务。从这些客户需要里面分析出本质的,跟国外软件里面不同的,并且是相当长时间里面不易改变的。针对这种夹缝的需求下功夫,才让自己从生存走向发展之路。要满足这些需求,国外软件干不了,或者不愿意干,就是国内公司的机会。
比如彩票缩水软件,思路挺好,国外软件干不了。当然,这玩意儿容易被盗版。BI领域,比如开发基于Excel的小应用,帮助客户出报表。这些是国外大软件不会有的,可能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本身是错误的,可我们身边就是这么干。也许你的OLAP软件很牛,很灵活,但我更愿意从数据库里面用SQL跑出一些结果在Excel里面处理,按照我的思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