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一会
[似水流年去]小时候的路(下)  |
樱桃爱美丽 发表于 2007/7/25 17:33:05 | (接上)
沿着左手边一间接一间装满冬储煤的小房一直走到巷子的尽头,绕过行道树长疯了的枝枝桠桠,一条笔直的道路延伸开来。在我后来度过研究生时光的清华园,这种道路被庄重的赋予“主干道”的名称,但是在我童年时代的那个边远厂区,人们却吝啬到没有给它任何名分。每天早晨,爸爸妈妈在这里右转,登上自行车,目的地是大路尽头的厂区。我在这里左转,伴着震天响的广播大喇叭,一蹦一跳,甩得胸前的钥匙串和背后双肩书包里面的铅笔盒哗啦啦的响——奔向我上学的方向。
途中我要经过我童年生活中最繁华的所在。和任何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国有企业一样,以职工和家属为全部居民的福利区总是毗邻厂区,而福利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又总是电影院和灯光球场。我在这个破旧的电影院里看到了人人着迷的《少林寺》和怎么也看不明白的《红高粱》,也在几年后在里面见识了风靡神州的港产武打录像。一角钱一张的电影票不算贵,可也足够激发我和伙伴们涂抹彩色纸头伪造门票蒙混过关的热情——我们把省下来的钱交到门口小贩的手里,换取包装得像粽子一样的奶油瓜子。电影院的对面是绝大多数时候都空空如也的灯光球场。在我的记忆中,这个球场似乎总是在静静等待,等待它周围的灯光被全部打开,掌声和欢叫声四处回荡的光鲜时光。尽管这样的时光屈指可数,但球场的等待却在寂寥中永不厌倦,这种寂寥甚至也传染到我幼弱的心灵,每一次走过那里看见空荡荡的篮球架时我都难耐怅然。
球场的北面是属于摊贩的地方。早晨上学时我看不到摊贩,因为那时他们还都在从周遭的乡下赶来的路上,这里只有静静伫立的一排水泥和铁皮构建出来的简易柜台。但是中午放学时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两个卖杏子的农妇嘴里咕咕哝哝的互相咒骂,但谁也没有耽误了做生意;一个壮汉含着满满一口水,猛地喷在他面前的黄瓜上,几番这样的美容后,货色果然好了许多;卖猪肉的柜台永远油尺麻花,上上下下的几十个铁钩上吊着按部位分切好的大小肉块,十几年后我看到香港菜场里的肉贩也以同样的方式陈列货品,不禁陷入长久的回忆不能自拔。
走过电影院和灯光球场后,路两边的房子都变成了两层的小楼。据说当年厂区匆忙上马,仓促中运来的预制板长度和强度都不够,于是就只能勉强因材制宜的建成了超小跨度的二层小楼,但是在很长时间里,住在这样近似于后来连排别墅里的同学却一直是我艳羡的对象。一想到他们每天可以在阁楼一样的房间里写作业,而他们的爸爸妈妈却是在他们脚下的厨房里忙忙碌碌的张罗晚饭,我就觉得妈妈从距离我书桌五六步外的锅台上端过来的清炒土豆丝毫无吸引力。
看见福利区大门的时候我要再次左转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扇铁门外面就是另外一个世界。那边孩子的父母不在我们厂上班,倒是偶尔会拿些自家种的茄子西红柿到我们的市场来兜售;那边的孩子不说普通话,个个都有七大姑八大姨,表哥堂弟数都数不过来;那边的孩子不能在我们的学校上学,一年一度的期末统考时他们的成绩永远难望我们的项背……很难想象就是那样一扇薄薄的门,隔绝开了我们和他们的童年。
走出四五十米,兜过一排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简易房,我的学校就在眼前——如果你和我一样熟悉《樱桃小丸子》中的每一个细节,请回忆樱桃家姐妹就读的那所学校,然后将学校楼顶正中间的那个大钟从印象里去掉,你就在脑海里看到了我的小学。在这座学校里,我度过了一楼中间教室的一二年级,右边教室的三年级,和二楼左边教室的四年级。在三楼北边的活动室里,我拼凑出了自己的第一本邮集;在两重隔音木门的音乐教室里,回荡过我学习小提琴三年整的琴声。童年的时光凝结在这幢校园,成为我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多少次午夜梦中,我都发现自己再次走过这条小时候的路,站在没有钟的教学楼前,腮边挂着一滴清泪。
|
阅读全文(3571)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
«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公告 |
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你 长途跋涉寻找真的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会需要你 守着你用我这一辈子
我对自己没掌握能力 原谅我的不安定
对于生命有太多可能 想要知道自己最终的样子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樱桃爱美丽·一期一会 日志总数:369 评论数量:1019 留言数量:20 访问次数:6258994 建立时间:2005年3月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