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一会
[开卷大有益]个人史里的王小波老师  |
樱桃爱美丽 发表于 2007/4/5 13:38:00 | 可能今天写早了一点,但我要赶《三联》的收稿期限啊。^_^
1997年的春天,我上大学一年级。因为没有非典没有美国攻打伊拉克等等热点,印象中那个春天比较平淡。但是我记得在一家叫做汉唐的书店的推荐榜上看到一个叫“王小波”的名字反复出现,我对这个作者都没有产生什么兴趣,王小波,是个平常到让人过目就忘的名字。我记得有一次上微观经济学时身边有个男生忽然脖子上青筋暴突,耳朵也涨的通红。那时他正在偷看课桌下的一本书,打开那页上有个标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想这是本儿童读物,乐成这样,至于吗?
于是就这样我和小波老师擦肩而过,直到又到了春天,2001年的春天。那时我整天挣扎在考研的无边题海中,偶尔能去家乡中规中矩的新华书店兜兜转转就算是消遣。在书店少有人光顾的杂文架上,我又看到了这个大众化的名字。出于对大学生活的怀恋,我拿起来随手翻了翻。这一翻不得了,兜里的136元立马换了主人。可怜我当时身上拢共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块钱,抱着这套四卷本的《王小波全集》,我连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走着回家了。
那以后可以不夸张的说,十之八九的夜晚我是抱着这套书入睡的。我从家乡安逸的小城抱到了清华的集体宿舍,又从集体宿舍抱到了属于我自己的家。这期间我的书架从空无一物变成满满当当,但是里面的任何一套书都没有和《王小波全集》比过肩,因为这套书的位置根本不在书架上。如果不怕矫情,我说是在我心里,如果你们觉得肉麻,那么它就一直在我枕边。
这些年来,小波老师的全部文字都是被我当作教材来阅读的,文笔教材,品味教材,甚至幽默感教材。我像熟悉老朋友一样熟悉每一个王二,也像喜欢自己的闺密一样喜欢陈清扬。走过中关村时我常想,小波老师提到过的那个什么牛逼卖什么的副食品商店在哪里呢?就是偶尔经过京石路,我也会下意识的想起在这里小波老师还安排烧过一辆房客贩子的农用车。书里的每个细节都和我的记忆深深契合,几百上千遍的阅读就是会带来这种效果。当然,我也从书里面学会了不少口头禅,比如“属黄花鱼的净溜边”,或者“屁股眼大掉了心”。作为一个外地人,能够经常把这些地道的北京俚语挂在嘴边,你可以想象这得多么烂熟于胸。
眨眼间就到了小波老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我也终于看到了小波老师的两段视频。视频里的他是个羞涩腼腆的中年人,肆意汪洋的想象力在他的脸上没有显现,这可能是因为小波老师他晕镜头,当然也可能是采访的记者前戏做的不够。但是不管怎么说,我终于看到活着的小波老师是个什么样子,也算是一偿夙愿。人们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当代史都是个人史。我相信在我对待王小波的态度上这句话完全应验。比如他的书伴随着我走过了二十啷当的青春时光,比如我总是叫他老师,也比如在为数众多的时间地点我都会想到他和他的文字。
关于小波老师的视频:
央视《人物》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4C6WRqH1Kk/
新浪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JBbutxKsU/
|
阅读全文(4790) | 回复(3) | 编辑 | 精华 |
回复:个人史里的王小波老师 |
tone发表评论于2007/4/5 20:33:22 | 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 1 »
|
«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公告 |
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你 长途跋涉寻找真的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会需要你 守着你用我这一辈子
我对自己没掌握能力 原谅我的不安定
对于生命有太多可能 想要知道自己最终的样子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樱桃爱美丽·一期一会 日志总数:369 评论数量:1019 留言数量:20 访问次数:6267165 建立时间:2005年3月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