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8885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课程整合]教师、学生、媒体关系数学的解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8 9:41:29 |
教师、学生、媒体关系数学的解转帖自http://www.being.org.cn/bbs/dispbbs.asp?boardID=8&ID=220&page=2
有点意思。不过说说容易,对于教学效果、学生、教师和媒体(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资源)能很好地用数学方法测定出来?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困难多多啊!
500)this.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src="http://www.being.org.cn/bbs/UploadFile/2004-5/200452416016374.gif"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上图表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视为三个变量)的关系。其中S表示学生,T表示教师,M表示媒体。从中可以出有A、B、C、D、E、F、G几种组合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A、E、G一般是很少出现,即教学中不会仅仅包含单一变量。B、C、D、F则是在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状态。B表示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师和学生两个变量。C表示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学生和媒体三个变量参与。D表示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和媒体两个变量。F表示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和媒体两个变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趋向B/D/F这些极端的情况,也就是第三个变量可能在其中表现的不突出或者不起主要作用,我们姑且不讨论。比较乐观的情况似乎是C,三个变量在教学函数中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函数的实际变化却非如此,任何状态都可能对应着一定的教学函数,能够适用于一定的教学状态。例如趋近B状态,可能比较适用于技术性更强一些的教学,如实验仪器的操作等;趋近D状态的典型代表是webquest学习方式等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过应当确信的是每种状态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来进行选择。如何选择实施某种教学状态?下面的函数表达式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思考。符号的含义:S变量表示学生的教学参与度,T变量表示教师的教学参与度,M变量表示媒体的教学参与度。E函数表示教学效果,是一个与教学结构(f)和教学内容(c)有关的函数,即E=E(f,c),并且这两个变量和函数E是正相关的。上述各个量的关系是:500)this.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src="http://www.being.org.cn/bbs/UploadFile/2004-5/200452416122963.gif"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说明:在教学效果E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Ø T越大(教师的教学参与度越高),则S越小(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低)。典型代表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Ø T越大,M越大。典型代表就是CAI教学方式。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实施“满堂灌”的教学策略,也需要依*发放大量试卷、在黑板上抄写习题等媒体传达信息。Ø S越大,M越大。典型代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例如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必然需要媒体的支持。如果出现了三个变量都变大的情况,就只能是打破原来的教学效果,即实现另外两个变量f,c的变化,或者说由于f和c的变化,导致了另外一种教学效果函数E,从而T、S、M达到一个新的数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