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9265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课程整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8 9:13:04 |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转帖自http://www.being.org.cn/bbs/dispbbs.asp?boardID=8&ID=483&page=1
教育部2000年10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十五”期间的两大任务:“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21世纪的前5—10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是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以发展教育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提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深入教育和教学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我校校园网经过一年多建设与发展,我们本着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要提高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转变教学观念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教与学的环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改进教与学的评价提高教与学的绩效,促进自己成为一名教学的研究者;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具备新时期的网络道德;就这一年多来的探索做法和未来的发展谈谈看法。
一、良好的信息环境是应用的基础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先建设好校园网络这一条有效的载体并科学的管理使用。我们学校教育技术的应用起步较迟,所有的设备也都是由区教育局统一配置下来的,我们的应用观点是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应用并引导教师科学使用,在2003年初学校就抓住教师人手一机的契机跟全体教师签订“教师计算机使用协议书”以便让教师规范的使用计算机及网络。
校园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面的设计。2002年底我们的校园网建设初步完成时,我们就根据专家对校园网对学校教育发挥的功效来进行全面的设计,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开放性和标准化,安全性和可*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以及教学应用为核心、教学管理为辅助的原则。因此我们的校园网除了常规的对外介绍学校的栏目外校园网必还提供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兼顾教学研究与学校管理的网络媒体教学环境。二、提高学校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学校的通知和主要工作都通过网站的通知和“周历”进行发布;在内网的个人FTP更是发挥了文件管理与共享的作用,我们给每个教师创建一个文件夹,这样老师可以放自己的电子教案和一些需要交给各个部门的材料,方便交流、共享也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网络成为宣传学校的窗口:我们网站学校风采主要是对外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简介、学校荣誉、领导班子、校园风光和历史照片;其中学校荣誉、历史照片、和学校风光采用的是动态发布,可以随时随地增加内容,特别是历史照片中可以把学校每次活动都上传到网上,让学生、家长、社会了解学校的一些活动。首页中的校园快讯和重要公告可以报道学校的一些活动和一些重要的文件,方便师生和家长掌握学校的最近动态。
三、构建好的平台、逐步建设资源促进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教育技术能够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资源来建设学习环境优化教育教学和提高工作绩效;而我们的教师不可能全部都来制作教育资源就要求我们要提供能够提供资源的平台我们的做法是先拿来主义发展到以后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培训: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的计算机考试和区的Internet未来教育外我们着重先培训教师具备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先培训“网络资源的获取”包括从大型教育资源网站进行获取课件、动画、图片等;利用专业搜索网站查找资源并且放在个人的FTP中以便上课可以利用并且同其他教师共享。在培训方式上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分教研组培训、个别培训相结合。
2、走进其他学科参与整合实验:结合校本教学研究我跟原二年二班的语文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我们采取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我们校园网“学生天地”中的“网上学堂”向学生推荐学习与阅读资源;我参与语文的教学设计,每周都进行一节课的研讨这样不仅仅使我更加了解课改理念也向其他学科进行学习,探索怎么样能够让网络平民化走进普通的多媒体教室。
3、创建“备课中心”为教师推荐资源:由于学校尚未购买教育资源,为了让教师还能够互相推荐网上资源我就创建了动态发布的“备课中心”分为“网络资源推荐、本校专题学习网站、其他学校专题教育网站、校资源中心、区资源中心”,这样方便教师来利用网络资源。
4、开辟“教师天地、课改在线”栏目和“整合教育实验室”专题网站为教师提供一些课改的文章,方便教师进行学习,并且介绍一些案例让教师可模仿并操作。
5、基于博客(Blog)的教育研究:博客是一个全球化、个性化、数字化的网络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个人可以完成知识的过虑、积累和管理,可以自由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思想,可以与群体进行深度的交流。我们利用博客让教师记录自己的阅读专业知识文章并要求在阅读后写写反思,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自己对教学的探讨与总结;利用博客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并逐步在探讨这方面的有效性。
6、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了校本课程专题网站方便校本教学老师进行授课及资料收集整理。
四、创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所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得如何关键要看校园网构筑得学习平台是否符合能动要素得要求,即能动的学生、教师以及资源,也要看基于网络应用的教与学得方式是怎样的,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与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因此我们在创建校园网站必须要有学习平台和师生、生生交流的空间。
1、网站的“学生天地”栏目为学生提供自己作品展示的空间和学习资源,我们向学生推荐的学习资源也是以学校作为中转链接到互联网中。
2、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比如我们开设“师生BBS”方便了学生和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网络的开发性就要求管理员和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随时监控,及时把握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方向;我们的朱老师还布置学生在BBS上发表自己的作文,大家就可以发表评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养成了他们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3、班级主页应该说是一个班级的形象和让本班师生、家长和学校间很好交流的平台,但是传统的班级主页很多都是只是做些宣传性的材料或者再加上布置作业系统,这样不足于能够方便交流和讨论。在我们这样教育技术应用比较落后的学校我采取“以点带面”。在我们语文朱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先建设五年一班的班级主页,计划在常规的有些介绍班级情况外,重点要建设“佳作欣赏”栏目,让学生可以在此空间发表并评论,教师再把优秀的文章转发到学校首页的“学生社区”空间供全校学生学习。这样也让其他班主任理解班级主页的作用。(这个班级主页系统正在利用网络代码修改中)
五、存在的不足及发展目标
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热点,他是要为课改、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他的功能和发挥的功效;我们反思这二年来来我们的探索,我们应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因此在以下方面有我们的不足,我们也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
1、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我们还不能比较适合师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1)、教育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以区为单位征求学科教师的意见后购买资源,也必须让各个学校的自己资源也全区进行共享,这个是信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2)、教室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于是电脑转到电视的清晰度和色彩偏差较大,展示给学生的信息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功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3)、学校尚没有多媒体协作室,有时候也给整合实验带了了不方便。
2、加强教师的信息能力培训: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关也是看教师能够利用信息资源构建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关键。结合我在本校教师的调查中,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其他繁忙的工作,所以他们在备课中要么是有考虑要用信息而找不到,要么是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所以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就必须加强跟其他教师的沟通,并与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制定出教师的培训计划,不仅仅是技术的操作能力还要有结合课改的基本教育设计理论和整合培训,当然教师更需要的是案例的学习与模仿,我希望我的“整合教育实验室”能够在这方面给教师提高学习。积极与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结合确定研究主题让信息资源能够真正的走进普通的多媒体教室。
3、网络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学校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那么网络给学校的教育即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如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工具这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如果能够加强与德育部门合作开设红领巾网吧等,让学校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也在网络上进行并讨论,这样网络也能够为德育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4、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程是系统性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就需要学校也要能够有支合作的队伍来共同管理,我们的整个网络平台虽然建设的基本完善,但是内容还不够充实,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比如可以由学校领导带头成立“学校信息化小组”要持之以恒的进行探索工作。
|
|
回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发表评论于2005/1/1 21:17:51 |
好的做法:1.学校的通知和主要工作通过网站的通知和“周历”来发布。2.内网中建立个人FTP实现文件管理和共享。3.学校网站专门开设一个栏目向外宣传(但是不要忘了“交流”)。4.着重先培训教师具备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先培训“网络资源的获取”,包括从大型教育资源网站进行获取课件、动画、图片等。5.创建“备课中心”为教师推荐资源。6.开辟“教师田地、课改在线”和“整合教育实验室”等专题网站为教师提供课改的文章,方便教师进行学习,并介绍案例让教师模仿操作。7.利用Blog让教师进行读书笔记记录;进行教学反思记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等。8.网站的“学生天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展示作品的空间。9.开设“师生BBS”方便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10.如何建设好班级主页。
缺点:1.可以说,整个校园网(从软件层次)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对该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做整体、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猴子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2.从大的方面说,该校园网没有实现通常所说的几大功能模块:比如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学校管理、信息交流等功能(事实上我也认为在一般中小学是否需要提倡这些功能呢???),从小的方面来说,该校缺少足够的技术人员,仅靠一两名教师来做一些网络建设和维护,技术单薄、思维有限。3.校领导要么不重视校园网建设,要么就是把校园网当作“面子工程”。4.总体而言,不能算是一篇合格论文。
建议: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园网的首要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把它做为新型学习的平台,主要是为了学生学习而用。2.当校园网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应用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要保证教师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必要的办公软件和课件制作软件以及基本的网络查询、下载等操作。3.不要首先就想利用校园网对外介绍学校。少做秀,多干实事。只有校园网真的成了学生和教师(至少是教师)离不开的日常工具之后,这个学校才有资格说校园网真正发挥了作用,否则,都是浪费!4.校园网可以专门开设一个对外(和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在学生的智、德、体等教育上向外界发出倡议,同时接受外界的监督和观察。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