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公告 |
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精神,公正。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183 评论数量:698 留言数量:7 访问次数:3016677 建立时间:2005年12月29日 |

| |
[我的笔记]笔记3.29 读书笔记, 电脑与网络
newqiang 发表于 2006/3/30 10:31:10 |
1.将10进制转为2进制:char BUF[10];itoa(5,BUF,2);此法真是简单阿!
也可以用以下方法,但是稍微复杂:#include <bitset>#include <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bitset<bits> set(num);//bits为你要转换的二进制位数;num为你想转换的数,如100string s=set.to_string();//则string中保存的就是100的二进制表示字符串
也可以用以下函数:更为复杂:void dec_to_binstr(char *num,char *str){int nn=atoi(num);
CString cs="";while(nn>0){ if(nn-nn/2*2==1) cs.Insert(0,"1"); else cs.Insert(0,"0"); nn=nn>>1;}lstrcpy(str,cs);}
2.解决多线程问题:CRITICAL_SECTION CriticalSection;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CriticalSection);EnterCriticalSection(&CriticalSection);CoInitialize(NULL); .//加在New数据库对象前.........LeaveCriticalSection(&CriticalSection);//加在delete数据库对象前
3.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的结构也和路由器类似,不同的是互连层。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桥(Bridge)又称桥接器,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从一个局域网接收MAC帧,拆封、校对、校验之后,按另一个局域网的格式重新组装,发往它的物理层。由于网桥是链路层设备,因此不处理数据链路层以上层次协议所加的报头,不能作这些层次的修改。路由器(Router)亦称选径器,是在网络层实现互连的设备。它比网桥更加复杂,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路由器有更强的异种网互连能力,连接对象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过去路由器多用于广域网,近年来,由于路由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价格下降到与网桥接近,因此在局域网互连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路由器。
4.osi七层模型
最初,各个厂商的设备,系统,个有个的一套,彼此之间很难互相通信,要建立一个网络,就只能选一家厂商的设备,比如说全IBM的,或全DECnet的,用一种系统,那时UNIX大行其道。后来用Windows的网络也慢慢多了起来,基于将不同网络互连的迫切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上世纪70年代发布了OSI七层网路模型,以规范化网络设计。那为什么要分层呢?是因为出于将数据处理分步的考虑。总结来说,OSI网七层络模型的用处如下: 1.使不同厂商在开发设备的时候有个公共的标准,让不同厂商开发出来的设备能够互相通信。 2.使不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如UNIX、Winsows和apple的Mac。 3.分层使数据处理分步,互相之间不造成影响。 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上三层称之为高层,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人机界面。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三层负责把电脑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你能看懂的东西,或把你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电脑能看懂的东西。下四层称之为底层,定义的是数据如何端到端的传输(end-to-end),物理规范以及数据与光电信号间的转换。先面一层一层的来说明。从上层说起。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网络层,负责管理网络地址,定位设备,决定路由。我们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这一层。上层的数据段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包(Packet),包有两种,一种叫做用户数据包(Data 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数据链路层,负责准备物理传输,CRC校验,错误通知,网络拓扑,流控等。我们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换机都工作在这一层。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帧(Frame)。 物理层,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链路,负责将数据以比特流的方式发送,接收,就不多说了。 OSI七层模型就说这么多了,里面设计到的一些术语,协议可能有些朋友不明白,不要紧,我以后会慢慢说到,不可能一次把所有问题讲清楚嘛。而且对于想要考ccna的朋友来说,osi是个重点!!每个层的作用都要清楚。这是关键。毕竟,这是网络的核心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