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4520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课程整合]什么是课程?——你有思考过吗? 文章收藏,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0 11:08:38 |
什么是课程?——你有思考过吗? 转载自: http://www.chinaet.org/communicationfield/bbs/dispbbs.asp?boardID=4&RootID=11156&ID=11156
当前,很多人开口闭口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甚至正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我相信,对于究竟什么是课程,很多人不一定十分明了. 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课程?课程系统的结构?课程系统与教学系统有何联系?如何很好的将课程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我想,只有在真正弄清了上述的问题之后,我们的整合才会更有针对性.所以,有什么想法请尽情挥洒在这里吧.
课程 关于课程的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胡学增在《现代课程论纲 |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那些方面? 文章收藏,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0 11:04:10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那些方面? 转载自: http://www.chinaet.org/communicationfield/bbs/dispbbs.asp?boardID=4&RootID=6101&ID=6101
看看别人的讨论,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没时间整理,先把别人的话 copy 一下。
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改革是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
阅读全文(276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 |
[课程整合]新课程改革中几个倾向性问题 文章收藏,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20 10:46:46 |
新课程改革中几个倾向性问题 转载自: http://www.chinaet.org/communicationfield/bbs/dispbbs.asp?boardID=2&RootID=7390&ID=7390
在学校呆久了,对外面教育现状简直就一无所知。多看看这样的文章有好处的。 新课改从目的上是好的,但是,好的愿望就一定能达成好的结果吗?我们现在教育中出现一点问题,大家各自的观点都不统一,有的埋怨社会环境不行,有的归结教育机制有问题,有的说学校我行我素,有的批评教师水平太低、、、牢骚是没有用处的!一方面我们是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在目前背景下踏踏实实研究自己的教学小环境,把教育真正做好。只有每个教育工作者做 |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8 12:50:27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http://www.edu.cn/20020618/3059162.shtml
文章太长,慢慢看吧。
第一部分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一般认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以后(从90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为“信息技术课程“。 ”计算机“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1981年洛桑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前苏联学者伊尔 |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6 10:18:37 |
大部分人的观点,虽然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面临着挑战和革新,但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仍然有其独到的优势而很难发生动摇。那么,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里整合入信息技术。
即使“整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刘德儒老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进程》http://www.being.org.cn/theory/infor-and-edu.htm 一文对“整合”这一术语做了比较综合的讨论。
但是,对于有了一定知识积淀、尤其是求知欲、好奇欲和接受新知识相当快捷、正是处于最佳学习期间的中学生,对他们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更多的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我们能不能做做这个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或者说是学生不同 |
|
[课程整合]物理课程结合信息技术的一点思考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6:47:21 |
对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对教师也同样如此。传统教学里通过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并在课堂上电评作业的情况存在着教师工作量大,作业不能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不够及时等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及时在课外对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经过测试得到自我评价,并将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结合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讲授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优势,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加强交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这种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及时获得反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获得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了解学生的个别疑难的方式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CAI教学软件。我们这里所讲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挥数据库和及时通信功能,至少要有 BBS 或 Emai l功 |
|
[课程整合]回到根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4:40:29 |
也看了不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了,自己应该开始梳理一下这方面的思绪。
关于”整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等名词的阐述。把这些问题搞清楚,那么对关于”整合“问题应该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了。
除了”整合“问题,还有”网络教育“、”远程教育“、”E-Learning"、”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等名词。
至于教育理论方面,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还有时间就再了解一下杜威的”新教育“运动、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等。这方面越是新名词越值得注意,其实真的不是很熟悉,保持不断更新吧。
技术是不大好弄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着重了解一下 Blog、Wiki 的建设、源码问题,还有就是”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再有就是网络技术了,思科、华为就够你受用了。
总的看来,这些知识也够你学的呢!好好努 |
|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4:26:34 |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9/xinxi2.htm
该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提出六个基本特征,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开展给出十点操作性建议。
当前基础教育变革有两大主线:一是国家2000年启动的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工程,一是国家2001年启动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新课改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指导,而教育信息化为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工具与环境的支持。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就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其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相互融合,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