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过的声音] 又是一个翻版的年代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12/9 19:59:17
俺最初接触流行音乐的时候正赶上口水歌盛行。小时候跟着老爸听江南丝竹,听着听着就睡过去了。有一天,老爸带回来一盘翻唱流行曲的磁带(其实当时还没有“翻唱”的概念),俺一听就被震撼了。那些翻唱的人水平都很高,唱得很好,直到现在俺还记得里面的几首歌:范琳琳模仿苏芮唱的“跟着感觉走”,思浓或者思雨(俺搞不清这兄妹俩的名字)模仿齐秦唱的“空白”和“火车快开”。直到现在,俺还是固执地认为齐秦的原唱没有俺当年听到的翻唱好。这盘磁带陪伴了俺很久,直到俺的零花钱多到足够买磁带了为止。
开始自己买专辑之后,俺很快就树立了正版意识(比尔盖茨一定很欣慰吧,呵呵)。虽然老哥教训俺说“你每买一盘正版磁带,就是给美帝国主义贡献了一分力量”,但当时的盗版质量太差,陈淑桦的专辑里夹杂着林忆莲的歌。因此,俺坚持正版路线,连外文书店里¥25一盘的原版进口带俺都敢买(那可是95年之前啊,俺老爹的工资一个月不超过1K)。不过,上了大学之后,这个好习惯很快就荒废了。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附近盗版业很发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同学们手脚太粗,东西保存不善。俺在北京外文书店买的国外原版Roxette精选,在N个宿舍之间传来
[我喜欢过的声音] 大杂烩一锅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11/23 20:10:46
这几天网络不正常,一直没法更新blog,今天就一口气都写了吧。
看书学习用MFC做列表视图和分割视图,一时兴起做了一个分割后的列表视图,每次都是只有第一列能显示,其他列都显示不出来。俺折腾了整整两天,还是毫无头绪。直到俺快要抓狂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俺发现分割视图的调用流程和单一视图的不太一样。如果使用单一视图,CMainFrame建立视图的时候先调用OnInitUpdate(),然后再调用OnUpdate()。因此,在OnInitUpdate()中对列表进行初始化,在OnUpdate()中更新和维护列表,这样的流程没问题。可是,如果使用分割视图,CMainFrame在建立视图之后会首先调用UpdateAllViews(),通过这个接口调用列表视图的OnUpdate()。也就是说,俺在把列表划分成N列之前就已经把数据扔上去了,只有第一列能显示出来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C++或者说OOP就这点不好,屏蔽了那么多细节,如果没有源码的话,修改起来是多么的困难啊~
论坛又搞送耳机换评测的活动了。之前发过好大一篇牢骚的某位大侠也报了名。他是怎么写的呢?“这次活动的形式新
[我喜欢过的声音] 乱弹几个俺不喜欢的声音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11/15 20:53:57
艺人:黑鸭子合唱团;作品:《发烧》系列;乱弹:黑鸭子坚持了这么多年,让人佩服。不过,说句不厚道的话,她们是不是当合声当太久了,忘了该怎么当主唱?听她们的歌,声音总是稀稀落落地穿插在伴奏音乐里,一点都不突出,跟伴奏带似的。
艺人:樊桐舟;作品:《绝色》系列;乱弹:樊桐舟是黑鸭子的主唱,黑鸭子的专辑听起来像伴奏带,她难辞其咎。她自己的作品除了听起来也像伴奏带之外,还多了一个毛病:每张专辑都有一首用英文翻唱的中文歌曲。炫耀自己英文好?要是词写得好也就算了,“Oh my love, you hold my hand”和“亲爱的,你慢慢飞”差很多吗?
艺人:周晶;作品:《三色烟》;乱弹:光看封面的话,俺的感觉还不错:挺朴实一小伙子,不象某些“男艺人”那样卖肉,长得也挺顺眼。可是,为什么唱起歌来风尘味十足呢?更恐怖的是,声音不像正常男人,倒是很像半老徐娘,翻唱的还都是女生的歌……
再写点工作八卦: Michael今天是真烧包了。早上在公司和市场部同事聊天,说着说着人就不见了。Beauty以为他早退,打过电话才知道他带着Kenny去研究所现
[我喜欢过的声音] 音乐,耳机和俺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11/10 21:05:48
缘起 刚开始关注耳机的时候,俺喜欢的是动感十足的流行曲和轻摇滚。老板推荐给俺的KOSS Sporta Pro表现此类歌曲的效果相当不错(虽然俺有时会不无遗憾:为什么老板不给俺推荐经典的PP呢?),低音劲爆,心脏随着鼓点一起跳动的感觉真爽,俺很满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俺接触到了nightwish这支歌特金属乐队,重金属和女高音主唱的完美结合给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让俺发现了SP的缺点:主唱飚高音的时候总觉得有唱不上去的感觉(由此俺体会到了高音偏暗的感觉),低频散得厉害(听摇滚的时候总是满脑袋轰轰作响,后来才知道那是贝斯,大汗……)。于是,俺有了换耳机的念头。
失败的第一次 新换的耳机是森海HD212pro和Rantopad M4A1(约等于精仿的MX400)。HD212pro带给俺的唯一收获是听出原来用SP时满脑袋轰轰作响的原来是贝司,剩下的则是无尽的痛苦。俺的MP3压根就推不动HD212pro,音量开到一半和开到最大没有区别。俺还拼命暗示自己这是个监听耳机,解析力超高,应该能听出好多细节来,每次听歌的时候都会幻想这个声音在左前方30度,那个声
[我喜欢过的声音] 平淡乏味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响(唱片)大展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10/29 19:11:52
去年的展会给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不枉俺当着Dianna的面强行早退,因此俺对今年的展会也期待颇高。扛着DC和MP3、随身耳放、耳机等等一干准备用来对比的设备,俺兴冲冲地来到了国宾酒店。
酒店附近有几个人在发卖打折机票的传单,俺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突然瞥见中间有个人拿的东西似乎和别人不一样,定睛一看,竟然是展会的赠票。那人见俺停步,小声问: “要票吗?有票就能进去看展览。送你一张?” 我晕!知道的是派发赠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光盘的呢。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开头,心头蒙上一层阴影……进了酒店,压根就没人问俺要票。二楼是音响展厅,三楼耳机和音响各占一半。今年的展会是一个名叫超音波的音箱代理赞助的,耳机的部分被压缩了不少。
俺去年还是一个菜鸟,基本上就是去凑个热闹,看个新鲜,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什么品位(俺在酒店门口追着加长林肯猛拍,却没注意到旁边那辆800多万美刀的迈巴赫,后来看到老鸟的PP,追悔不已,这就是一个旁证)。今年就不一样了,俺已经有了主见,不能用在随身听上的一律无视。这样一来,俺的抗毒能力大幅上升,三过麦景图展厅门口而不入。直到
[我喜欢过的声音] 公模的耳机,公模的声音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10/13 19:53:13
俺昨天的大发善心并没有妨碍Jackie今天把责任推卸给俺,555……工作就是工作啊。
打个广告:《大话西游》寻根之旅~喜欢《大话西游》的朋友,到下面这个帖子看看吧: http://bbs.imp3.net/viewthread.php?tid=230096&extra=page%3D1
正文开场~ 随着MP3的火爆,耳机市场也逐渐成长起来。这要感谢iriver,是它使MX300和森海塞尔广为人知;也要感谢各大IT网站MP3评测的作者,是他们使“给MP3换耳机可以提高音质”的观念深入人心。令人欣喜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光传统的欧美日本老牌厂商在耳机市场中叱诧风云,一些国产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sigh,今天怎么狂打官腔?一定是白天文档写太多了)。
国货自强,当然值得高兴。每次论坛组织赠送国产耳机试听的时候,俺都积极报名(旁白:免费耳机,不拿白不拿~)。承蒙版
[我喜欢过的声音] 声音的素质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9/22 20:06:45
肆虐公司已有半月之久的感冒风暴,终于落到了俺的头上。发烧,浑身疼,狂喝热水……555。今天随便写点东西就去睡觉。
“素质”是评价耳机的常用词,经常可以见到大侠说“这个耳机的素质超过了那个耳机”云云。可是,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大侠是根据耳机在哪方面的表现说出的这句话呢?问大侠,大侠不说话。是低音?不,那是低音狂;是解析力?不,那叫“只有HIFI性,没有音乐性”……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俺给出自己的定义:素质就是耳机不受EQ调节影响的参数指标。
一个例子是低频的下潜。EQ可以把低音调的震天响,可是不能改变低频的下潜程度。从听感上来说,感受到的鼓点的位置越低,下潜越好。例如,鼓点的位置在脑袋中间耳机,下潜程度就没有鼓点位置在嗓子附近的耳机下潜深。一个极端的例子,滚雷的低频下潜非常深,听到天上滚雷的时候胸口会有点发闷,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一个例子是声音的密度,注意不是厚度哦。有的,耳机听起来声音比较“疏松”,好像稀粥里的米粒一样,有时这种情况还会被误认为是“空间感好”;而有的耳机,声音听起来凝聚得很结
[我喜欢过的声音] 谈谈调节EQ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8/4 20:33:46
今天论坛的热贴是A认为某收音机原配的仿MX300耳塞音质比CM7还要好,被C所B4。A问C凭什么B4他,C说了半天居然说不过A,而且越扯越远。后来,A说自己听歌开三段低音,又被C所B4,说在乎音质的人谁还会开EQ。A又问为什么,结果C又被问住了……
那么,EQ到底有没有用,该不该开呢?首先来摘录一段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听感的影响,来自http://www.sxtvs.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8?ID=53734:
250HZ到500HZ: 这段频率主要影响人声的丰满度,语音力度。如果缺少这段频率段,人声会显得空洞、缺少结实度;如果这段频率幅度过分加强,人声变得单调,因为过分突出了人声的中低频,相对而言说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会感觉被压抑起来,人声显得*前。
500Hz到1KHz频率: 这段频率主要影响人声语音的轮廓明朗程度。如果缺少这段频率段,人声语音
[我喜欢过的声音] 说说耳机的“互补”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7/30 20:57:39
耳机发烧界有一条很牛的基本理论:无论多贵的耳机,都是在声音表现上有所妥协的。因此,不管什么样的耳机,回放出来的声音也都是妥协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憾。由此推理,很容易得出这样的想法:既然所有的耳机都有缺憾,不能完全满足俺HI-FI的需求,那俺就买两个妥协之处正好相反的耳机,根据俺听的歌曲选择不同的耳机,这样互补一下,也算是HI-FI了吧?因此,“互补”也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不少大侠的手上也确实保留着两个甚至更多的耳机。
我等菜鸟眼看大侠如此,自然争相效仿,一段时间满论坛都是“和×××互补的耳机是什么?”。以我等菜鸟的水平,提到的多是PX200之类的随身听耳机,大侠们怕是提不起兴趣来听。无奈,只好菜鸟互助,大家一起猜猜猜~~~可是,猜了无数次,实践了若干次,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在哪里呢?
俺曾经用KOSS SP+森海HD212pro作为互补的搭配。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SP低音凶猛,听流行很爽;HD212pro是“最HI-FI的监听风格”(当时的错误认识……),听阳春白雪的纯音乐作品很合适。这样,杂食的俺不就听什么都爽了吗?可是,使用一段时
[我喜欢过的声音] S01
小工头 发表于 2005/7/28 21:53:28
当年达音科S01刚出来的时候,耳机论坛上是一片轰动,不少资深大侠振臂高呼“国产耳机有希望了!”,对S01的评价也是步步高升,从一开始的稳超SONY 888,到完胜铁三角CM5,再到与铁三角CM7平起平坐,到最后地比肩音特美ER6I……200多元的国产耳塞,竟然被大侠们称作可与将近千元的进口耳塞相比美,让俺如何不动心?厂家声称限量5000条,不抢说不定就没了。俺兴冲冲地去抢了一条回来,被JS趁机小黑一笔也不计较了。
说起来,S01仿CM7的外形实在有点让人不舒服。知识产权啥的暂且不说,都是金属耳塞,人家CM7看起来就是轻灵华贵,S01看起来咋就是傻大黑粗呢?工艺还是不过关啊……而且,模仿得有点过头了,该抄的地方抄,不该抄的地方也抄。CM7那个华丽多过使用的收纳袋也一块儿抄过来了,俺试了老半天还是不知道怎么装才合适。国产耳塞第一步嘛,咱不计较那么多了,声音好就行。可是,听起来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啊……俺知道,好东西是要煲的。那俺就边听边煲,细心体会它的变化~~~没想到,没听几天就出问题了。S01的线表面比较涩,很容易被衣服挂住。俺带着S01出去听了两次,
.: 公告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
« August 2025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我的分类(专题)
.: 最新日志
.: 最新回复
blog名称:少年包工头的工作日记 日志总数:629 评论数量:1458 留言数量:56 访问次数:8966921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8日
.: 留言板
.: 链接